7月后国内新冠疫情中期展望——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287
在《后流271-差异化的流行与竞争》中曾经介绍过,尽管从中国疾控中心(CCDC)的信息来看,上一轮JN.1系变异株引起的全国范围内第6周~第18周的感染高峰的峰值出现在第11周(图 后流287-1),但从北京疾控中心和广东地方疾控中心的数据来看[2,3],北方省份的新冠高峰可能要略早于全国平均,且峰值更高;南方省份则略晚于全国平均,峰值可能更低。北方以北京市为例,峰值可能出现在第8周或者第9周;南方以广东省为例,峰值可能出现在第13周或第14周,不同区域达峰时间可能相差了4~6周。
类似地,在《后流286-6月月报之外的流行差异中》,通过分别对“北方地区”、“五岭地区”和“长江雨带区”流感和新冠流行情况的对比,推导出在非全国性高峰期的6月,不同地区存在着流行差异。
也就是说在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气候条件相对复杂的情况下,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新冠病毒全年易感的前提下,不论是全国性的感染高峰期还是相对低谷期的区域性感染峰期,不同地区都可能存在着流行差异。
图 后流287-2
图 后流287-3
图 后流287-4
计划外区域。包括香港、澳门、台湾和西藏。 暑期雨带区。包括辽宁、河北大部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河南大部、山西大部、陕西、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和湖北部分。 江淮地区。包括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、安徽、河南部分、湖北部分和福建部分。 五岭地区。包括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湖南、江西和福建大部。 北部边疆区。包括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河北北部、山西北部和陕西北部。
图 后流287-5
图 后流287-6
第27周~第32周(7月1日~8月11日),当地新冠疫情整体上仍会保持在相对低谷,但受暑期出游活动影响,或将呈现小幅度的波浪式感染。 第32周~第35周(8月12日~9月1日),随着人群免疫的持续衰退和新变异株比例的提高,整体感染风险持续增加。 第36周~第37周(9月2日~9月15日),随着暑假结束等因素的叠加,或将进入快速增长期。
图 后流287-7
共同点:7月~8月中旬随着雨带的移动,降水持续增多,整体感染风险显著提升;没有规模性的流感流行;部分热门城市存在输入性风险。 不同点:北方雨带区的抗体水平会早于西南雨带区,整体风险偏高;6月的持续性降水已经给西南地区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性传播,进入8月之后当地后续潜力相对有限。
第27周(7月1日~7月7日),雨带在江淮一代徘徊,山东、河南、重庆一带的感染风险有所上升。 第28周~第29周(7月8日~7月21日),雨带进一步北移,受雨带影响的大部分地区感染风险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升高。 第30周~第32周(7月22日~8月11日),北方部分区域开始进入高温高湿的“桑拿天”,间歇性强降水增加,整体感染风险依然偏高。 第33周~第35周(8月12日~9月1日),降水开始逐渐减少,整体感染风险稍微有所下降。 第36周~第37周(9月2日~9月15日),随着暑假结束等因素的叠加,不确定性开始增加。
图 后流287-8
第27周~第28周(7月1日~7月14日),当地新冠疫情进入较快的增长期,感染风险相对较高。 第29周~第30周(7月15日~7月28日),当地的新冠疫情增速有所放缓,但整体风险依然较高。 第31周~第32周(7月29日~8月11日),当地新冠疫情开始回落,风险持续降低。 第33周~第35周(8月12日~9月1日),持续的相对平稳期。 第36周~第37周(9月2日~9月15日),随着暑期开学等因素叠加,不确定性大幅增加,但由于7月初的区域性规模感染影响,整体风险相对稳定。
图 后流287-9
第27周~第28周(7月1日~7月14日),当地新冠疫情或将在相对低位流行。 第29周~第30周(7月15日~7月28日),当地新冠疫情或将在相对低位流行。 第31周~第32周(7月29日~8月11日),当地新冠疫情或将在相对低位流行,但部分地区风险有所提升。 第32周~第35周(8月12日~9月1日),取决于当地流感疫情的变化。 第36周~第37周(9月2日~9月15日),流感活动消退和雨带快速南落的风险相叠加,不确定性因素大幅升高。
图 后流287-10
图 后流287-11
第27周~第28周(7月1日~7月14日),波动式抬升。 第29周~第31周(7月15日~8月4日),波动抬升,可能出现最高值。 第32周~第33周(8月5日~8月18日),流行强度主要取决于降水强度,比较大的概率会进入一个相对平台期。 第34周~第35周(8月19日~9月1日),随着降水强度减弱,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。
其实2023年5月起EG.5引发的第3波感染浪潮和今年6月起的波浪式流行存在一定的共性[1],但由于2023年的夏季流感强度过于羸弱,所以最终并没有导致区域性流行的结果(图 后流287-12)。
图 后流287-12
远期来看,今年秋天伴随全国性开学、区域性流行概率的降低和人群免疫的普遍衰退,进入九月之后新冠疫情很可能会出现一轮快速增长。不同于2023年夏季的全国性流行,对后续的传播影响,2024年夏季的区域性流行可能会使得9月开学季和10个月国庆两个关键时间点相连,造成一轮较大范围的影响。之后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回落,进入11月或将再次爆发以甲型H3N2或乙型Victoria为主导的全国流感大流行。
5月和6月的相对平静让很多读者在防护措施上进行了调整,也忽略了持续性降水带来的额外风险,同时区域性的信息差异亦使得精神上有所放松,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应该的感染案例。但原本针对夏季的区域性流行在防护上并没有那么困难,简单来说就是重点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天气变化,在出现持续性降水和降水结束后的一周时间提高警惕,尽量避免高暴露风险活动,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。注意雨带,注意湿度,注意天气。
虽然近期部分地区的感染风险显著提升,不过基于区域性规模流行的特点,读者们也不用过于焦虑,特别是不需要“跨区”紧张,至少近期很难出现全国性大流行。所以暑假依旧可以安排一些出行活动和高暴露风险事项,但要选择目的地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流行差异,“错峰”出行。防疫生活是一项持久战,个人不建议将压力都集中在非全国性流行的时期。不过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读者来说,也可以现在就开始进行免疫和物资的储备,检查各种的防疫漏洞,为今年秋冬可能存在的新冠及之后的流感疫情做准备。
另一方面随着部分地区开始入伏,高温天气持续,还请注意防暑降温。
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,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,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(dzdyzj@126.com)
[1]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2024年5月10日。https://www.chinacdc.cn/jkzt/crb/zl/szkb_11803/jszl_13141/202405/t20240510_277757.html
[2]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【疫情提示】节后疫情健康提示。2024-02-22,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AAQbHf2jNaWy5xgs124qvg
[3]珠海疾控,2024年4月健康防病提示。2024-04-02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jNAmX6Rp3Fmc_3cBQtWPPQ
[4]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2024年6月,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。
[5]乌兰察布市疾控中心,乌兰察布市疾控中心顺利完成2024年新冠抗体检测工作, 2024-06-20,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yFxLSVYJOr9An1rNizN5fw
[6]乌兰察布市疾控中心,市疾控监测显示:目前我市已发现JN.1新冠变异毒株,呈低流行水平,提示公众做好个人防护!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fCX5-cq5k2nzaXQ6q8q8Vg
[7]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,《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》,2023-4-10
[8]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93——呼吸道疾病儿童驱动【70%的家庭传播可能与儿童有关】
[9]携程集团,《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》,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02992519439138298&wfr=spider&for=pc
[10]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05——病毒与环境·其三【下雨与感染风险】